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

簡報製作-Web 2.0視覺佐證篇

…很怪的標題,什麼「視覺佐證篇」


最近,剛好為了許多的訓練及演講來製作投影片,當我們在使用簡報來演講或上課時,都會說「文不如圖,圖不如表」,簡報的用處,就是多利用圖來取代文字。而基本的多邊形、線條等等,為一般常用的製圖元素。不過,有時看到很多優質的簡報會帶許多強烈視覺效果的圖片,它代表的意含就更超出文字的境界,而產生不同層次的差別。聽起來很玄,不過,就是這麼玄。


有使用過PowerPoint2007的,就知道微軟出了個”Smart Art”,這個功能的好處可以很快速的就將以前的重點,改換成包含概念性的圖像。

例如:


image image

只要能先照內文的方式填入文字方塊,再選擇自己想要的圖,就可以輕輕鬆鬆的將左邊的圖變成右邊的。但是,當2007越來越多人使用的時候,特別,也變得不別了。這時,就要多多運用網路上可以運用的服務,來作出特別的效果。

信不信…以下這個圖,十秒就可以作出

image That’s Go.

  1. Google Trends
  2. Google Insights of Search
  3. eyePlorer
  4. Tianamo
  5. Wordle: Word Cloud Creator
  • Google Trends

  • image

    Google Trends 是將使用者所輸入關鍵字,再與 Google 自己的資料庫中的資料比對,可以產生關鍵字之間的搜尋比走趨圖(例,我在 Search Trends 中 輸入 elearning, web 2.0 ←我要同時比較兩個關鍵字時,可以用逗號隔開)

    image

    這時,得出的走勢圖就很有趣,不過先在這裡提一下,使用這類似工具時,需要自己”看圖說故事”,因為這些服務,只會把你的內容秀出,並不會提供什麼建議。

    我的解讀:從2004年到現在 Web 2.0 的應用已超越 elearning

  • Google Insights of Search

  • image

    Google Insights of Search 算是 Google Trends 的進化版,可以利用右方的 Filter ,設定一些過濾項目之後,會得到有趣的數據

    image

    我的解讀:台灣民眾在2009年上網尋找最興趣的主題是”消費卷”

  • eyePlorer

  • image

    將搜尋出來的結果,以分佈圖來看(註:要裝 Java )

    image

    在中間輸入關鍵字,就有效果(例,elearning)

    image

  • Tianamo

  • image

    一進去,就黑黑的一片,在 Search Terms 輸入關鍵字後,效果就出來了(註:要裝 Java )

    image

    還可移動及旋轉

    image

  • Wordle: Word Cloud Creator

  • image

    接下來,這個圖的概念,就是從 Web 2.0 來的不過,這個服務的設計也有夠簡單(註:要裝 Java )
    按下 Create 後,可以輸入自己的字串,Blog 或是從 delicious 來亂數產生

    image

    我在 delicious 中輸入 mars

    image

    不滿意,再按一下 Randomize

    image

    ok..快偷學,下次上台讓別人驚豔一下

   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

    同步學習環境於語言學習發展

    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,最直接、也最有效的學習方式,莫過於”營造”一個實際環境,在這環境中逼得使用者不得不使用要學習的語言。所以,很多人為了要能讓第二語言深根於自身中,都會運用有空或是寒暑假的時間到國外待個幾個星期,利用外國的環境來體驗語言的學習。

    而就國內語言學習上的問題,以聽、說、讀、寫四個領域來看,任何的補習班都能將聽、讀、寫練的很好,但是「說」這個東西,大部份也只能在上課中練習,而不敢開口一直是「說」方面很大的問題。

    數位學習在非同步的熱潮穩定後,現在輪到同步學習環境開始萌芽了。其實同步平台的技術,早在2000年時就開始有產品的推出,到了現在比較為大眾所知的有 Webex, WebMeeting, Vmeet, Acculvie,各家的功能,說實在大同小異電子白板、語音傳輸、影像傳輸及遠端搖控等,這些功能都是同步平台所有的。看起來技術都成熟了,但是怎麼會說台灣的同步學習環境現在才在萌芽呢?就我看來有以下幾個問題:

    1. 教學者習慣:
      相信只要在大學的教授,教的是有關數位學習或是學習科技的,一定會提到同步平台,也知道同步平台在遠距學習上的應用。但是,在說的同時,都是使用實體的方式來教授,雖說,可能沒有這個環境來實際執行,但坦白說,真的有這個環境,我相信老師要上手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。數位學習改變的不只是學習方式,就連教學方式也會隨之改變。國內運用得最好的,就是陳年興老師了,結合同步學習環境於學校課程,再將上課內容保存讓使用者複習。
    2. 同步平台的外在環境:
      現在的學習者唯一不排斥的同步學習環境,應該就是電視台的「現場直播」了,只不過咧…內容是娛樂,而不是學習。從技術的層面來看,電視訊號的品質及速度,畫面的流暢度,是使得同步學習很重要的關鍵點,一個再好的綜藝節目,如果收訊的品質斷斷續續,相信大家想看的也沒幾個。回到現在同步平台的狀況,台灣在近幾年網路頻寬的加大,為數位學習的發展打了一針強心劑。更快更穩定的頻寬能讓使用者慢慢的能接受(觸)同步學習的環境。
    3. 學習者的習慣:
      就像推動數位學習中的非同步學習,部份的教材還是以串流居多,主要原因也在於使用者學習的習慣是看到人影,雖然人像在課程中就只負責張口閉口的(除了有些課程是學說話時的表情,口語發音或是肢體語言)雖然人像只會佔據頻寬的使用,但是有影像的教學還是比較能抓住使用者的注意力。
    4. 同步學習的殺手級內容
      雖說國內好像之前沒有幾個同步平台,但是大家猜猜看同步平台建置最多的產業會是那個產業?答案是:金融業。 只不過,不是運用在教育訓練上,而是每天早上的晨會。
      金融業對於同步環境的建置可說是超越數位學習很多,為了要能讓全國的分行能得到第一手的金融資訊,很多金融機構早期是建置同步視訊系統,但是同步視訊系統軟硬體的成本實在太高,所以有的單位就慢慢導入線上同步的環境,主要是以開會(尤其是晨會)為主,在教育訓練上反而很少。

    從第4點來看,同步學習要成功,「內容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。假如上課的內容,非常的珍貴及稀有,就算是訊號稍微不好,內容強大的趨動力還是會讓使用者甘之如飴。國內近一二年來,就有個行業將同步學習環境發展成一套成功的商業模式。TutorABC

    image

    TutorABC獨到的地方並不是開發一個超強的同步學習平台,而是找到一個在同步學習平台上能發揮的學科,「語言」。語言學習上的說,對於學習者是個很大的困擾,面對面的學習可能又有同伴在現場的壓力而不好意思開口。同步學習的環境,剛好非常適合解決這樣的問題,雖然在上課過程中,也會看得到老師,但是個人學習的環境單純化,隱私化,可以讓沒信心的學習者敢開口說。因此而造就了TutorABC的成功。

    第二個運用同步平台成功的案例,是美國的 HomeWorkHelp.com

    image

    Homeworkhelp.com成功的關鍵在於教學的情境:

    學習者在下課後,若對於課程內容有問題,會有找老師的需求。但是實際上也是僧多粥少,老師不可能24小時待命為學生服務。

    所以 homeworkhelp.com 的營運模式,就是集合分散在美國本土各地,並通過 homeworkhelp.com 教學資格通過的老師,運用線上同步的環境與有需求的學習者媒合。學習者可以依自己的需求搜尋老師,得到解惑。這樣的模式需要完整的老師品質把關,不然很容易誤人子弟。

    最近,歐洲也傳來捷報,也是運用線上同步平台,他的商業模式於 homeworkhelp.com 非常類似,他的名字叫 Myngle

    image

    平台介紹

     

    老師端操作

    Myngle主要是以語言學習為主的媒合平台,最大的原因,歐洲大陸的語言體系過於繁雜,以致很多歐洲人都會學習三到四個語言,所以 Myngle 就以這個需求為著眼點,建立了線上同步的平台。就線上使用者的數據,在短短一年中成長的非常快速。

    image

    image 

    Myngle的最近新聞
    image
    (data from  TechCrunch)

    一個好的學習模式或是學習科技,要真正發揮它的效用,最好從每個教學領域的教學及學習特性去分析,才能發揮科技融入教育最大的功效。

     

    後記:

    而同步平台的戰爭,現在正式開始,以上平台使用上,都是需要費用的,而強大的敵人來自於免費的服務。

    1.

    -WiZiQ

    2.

    image -dimdim

    3.

    image -PlaceCam

   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

    數位學習的鈍化

    數位學習現今的發展已經與十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,想當初大家一心只想數位化,所以只要是看到能用的工具軟體就如獲至寶似的投入使用,也創造了一時的數位學習榮景,但網際網路的發展就像浪潮般,帶來了大量的魚群,也帶走了無數在岸邊建造的沙堡(註:眾多的數位學習廠商或軟體),其實大家或許都還沒搞懂數位學習是什麼,不知怎麼做市場定位,地基要挖多深,樓要蓋多高,經營辛苦是必然的,盲目地進行科技及規格之爭,使用者似乎還沒有能力分辨這些東西,就要學會去規劃使用這些工具及平台,可能只會衍生更多的問題。

    最近在與一些企業及學校的朋友聊及數位學習話題時,我內心感到數位學習有很明顯的鈍化的現象,其實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,喜的是當大家不再瘋狂時,表示將會以更務實及理性的方式來面對,憂的是不會再投入更多的資源來發展數位學習。我最近也觀察到另一個有趣的現象,就是數位學習很明顯不再是以數位學習平台的方式來表現,數位內容的呈現方式則是以影片為主,取代以往的高成本Flash。數位學習的M型化已更趨明顯,informal及formal learning分別在M型的兩邊。

    【服務式的學習】

    這種模式可以用公有雲的概念,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用Youtube來達成的,所以學習內容本身若沒有機密性上的問題,其實是可以用這種方式來達成的。除了不用建置軟硬體環境,也減少頻寬費用的發生。未來我們可以預期這種模式將會大行其道,(其實可能早已經大行其道了)!

    案例一: http://www.zyxel.com.tw/zyxel/zyshow/index.php?prd=y&no=0000980

    案例二: http://www.morgantoday.com/jpm_etv/index.php?id=JbW9yZ2FuMTI2NA==&cate=25

    另一種模式是私有雲的概念,也是一種降低成本的規劃方式,結合影音數位化+行動式載具,有效提昇教育訓練成效,降低訓練成本,聽說新光人壽就是採用這種方式,小兵立大功顛覆了壽險界的人員招募及訓練生態。

    【成效式的學習】

    以學校為例,傳統的數位學習是以數位學習管理為主,但現在已經有趨向整合式的方向演進,並能有效提昇學習及教學成效,最後滿足學校的評鑑及校務發展,可參考下圖的表示:

    clip_image002

    完整的數位學習需要包含LMS、課程地圖、ePortfolio及輔導機制,數位內容的質與量現在已經很少人在討論,因為當老師沒有辦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時,被淘汰的可能是老師,所以現代的老師應當自強了。

    無所不在的數位學習已經在發生,科技的進步不會影响學習的本質,鈍化的是科技,不是學習本身,一個人的競爭力已經不是只有學習力恐怕還得再加上數位力囉!